李咏因癌去世,再次警醒我们:得了癌症怎么办?

10月28日早上 9  31 分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妻子@法图麦的妈妈 发文:在美国,经过 17 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  10  25 日凌晨 5  20 ,永失我爱……



年仅50李咏因癌症去世,一时间占领了各大媒体平台的头条,让许多人猝不及防。想起他主持的节目《幸运 52 》、《非常 6 1 》、《超级演说家》等,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许久没有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的节目,然而,没想到再次知道他的消息竟是死讯!这个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的人,与世长辞,如今只能通过之前的节目录像来怀念他。即使再不舍,也只能说一句:咏哥走好!



悲伤之余,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难道得了癌症就相当于下了死亡判决书?同时也是大多数癌症患者心底的疑问。


最近两个月,先是唐家三少的妻子因乳腺癌去世,再是臧天朔,师胜杰在同一天因为肝癌去世,而今天,又是李咏因癌症去世,看着癌症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许多人的内心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癌症=死亡


真的是这样吗?尽管我国每年都有许多因为癌症而逝世,但是癌症与死亡从来都不是对等的关系。


得了癌症怎么办?


第一:要尽快冷静下来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病之初心里就慌了,被情绪牵着走,无法理性的分析自己应该怎么面对这个疾病,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冷静下来!


这点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以常人的心理素质来讲,人们的第一反应还是会慌。


库伯勒-罗丝观察到病人面对灾难时有着不同的反应,她把这些反应划分为五个阶段——被后人称为库伯勒-罗丝模型


库伯 勒-罗斯模型

1. 否认:最初的阶段。不可能会是这样。

2. 愤怒:怎么敢这样对我

3. 讨价还价:让我活着看到我的儿子毕业就好。

4. 沮丧:我太难过了,何必还要在乎什么呢?

5. 接受:好吧!既然我已经没法改变这件事了,我就好好面对吧!。


大多数人得到重病诊断时会经历这五个阶段,如果理性分析,这前四个阶段对个人所要面对的毫无帮助,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中国每年新增肝病例一百四五十万,其中中国占一半以上,所以,与其纠结为什么是我得这个病?


倒不如坦然接受:是我倒霉碰上了这个病,那该怎么治啊


第二:多问几个医生,包括确诊和治理方案


病人只有对自己的疾病了解的越多,越能更好的帮助自己。基本上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会信誓旦旦的告诉你她/他一定是正确的,不可能出错。


我们买东西都要货比三家,更何况是关乎自身健康和生命的大事呢。事实上,水平越高的医生,越是对病人咨询别的医生抱着开放,甚至支持的态度。有时候一些专家不等病人开口,就会主动推荐另一些医生。因为他们把病人的健康放在自己的面子之上,他们也有这样的信心和风度,认识到医学有太多的未知,而自己的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医生一人的知识,即使再博学,也不如两个或多个医生的交流和协作来得好。


不要盲目信任专家,多咨询几个可信的医生、多了解自己的疾病,不会错。当然,了解的渠道很重要。医生推荐医生比隔壁老王推荐医生可信度要高,学术文献比百度搜索可信度要高。


第三,尽量去经验丰富地大医院


这一条并不是歧视基层的医院/诊所,由于上面提到的一系列原因,碰到大病或疑难杂症时,能够在大医院获得最佳治疗的概率要比在基层或社区医院/诊所的概率大很多。


而且一些基层医院,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在遇到有较为严重的病症患者时,也会建议病人去更大一点的医院去就医,一方面大医院医疗设施更完善,技术更为先进,另一方面大医院医疗技术更先进,可以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切忌用各种偏方


一些病人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生了重病,所以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采用所谓的偏方来给自己治病,事实上,一些偏方不仅对病症的恢复毫无利处,还有可能延误加重病情,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四:做最坏地准备,但保持积极的心态


面对重大疾病、前途未卜时,要对最坏情况有一个准备。这是对自己和关心的人负责任的态度。


除了保持冷静和做最坏打算,日常的积极心态非常重要。人们被保健品的安慰剂效应忽悠地团团转,却忽略了心里暗示的强大力量。我认识一名口碑很好的医生,她对每个病人都会说一句话:这个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够治好。


相信,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这里不是让病人有虚假的希望,而是在面对现实的情况下,作为医生和周围人,给病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即使碰到重病,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即使我们无法改变疾病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来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有意义,甚至给别人带来力量。


在我们觅健平台上,在康复或者是病情稳定以后,留在平台上为其他觅友提供帮助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积极助人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他患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让其他患者深受感染。


第五:明白“带瘤生存”的可行性与意义


目前认为,癌症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即使清除了肿瘤这个人体内最大的赘生物,控制了肿瘤细胞对机体的损伤,也并不意味着疾病的治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肿瘤病人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


其实临床肿瘤的转归中,带瘤生存是常见的。也就是说,有时不能完全将癌症消灭,但可以共存,我们在临床上常跟病人解释为与瘤共存。此时,患者可以将肿瘤细胞想象成负隅顽抗敌人,一系列的治疗对敌人进行了重创但仍无法一举歼灭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其困在他们自己的碉堡中,并断绝其粮草,时刻监测他们的行动,阻止其壮大队伍。


同时,患者要不断注意提高自身抗敌能力即自身的免疫力,待敌人弹尽粮绝之时,方将其一网打尽。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有的病人可能一辈子都与肿瘤共同生活着,但也可相安无事,只要按时地复查,坚持扶正治疗,还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样享受生命的,中医历来有扶正除大积之说。


我们就有不少成功的病例,这些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手术或者不能实施手术,甚至还有外科医生剖腹探查后肿瘤无法切除的癌症病人。他们通过中医中药长期扶正治疗后许多病人长期存活。


因此,我们有可能将癌症看成是一种慢性疾病,重新认识带瘤生存的意义。


第六:与已经治愈或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交流


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独的,还有其他病友可以相互鼓励相互交流沟通。


与已经治愈或者正在接受治疗的人沟通,可以问他们的抗癌经验和治疗方法,遭受过重大疾病的人,他们大部分是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抗癌历程的。患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经验,来更多的了解到自己的状况。多数还会鼓励患者坦然面对自己的病症,走出疾病阴影,达到心疗的效果。


有很多患者在回顾自己的抗癌路时,会很明显的意识到自己走过了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做了哪些无用功,因此,与这些患者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规避错误,少走弯路。


癌症确实是很可怕,但如果在没有与它奋力抗争过,就轻言放弃,不给自己丝毫战胜癌症病魔的机会,那么癌症真的可能会要了命。而如果我们换种想法,珍惜自己的每一天,珍惜当下,积极接受治疗,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那么,癌症会不会要人命,一定会是个未知数,一定不会轻易要了我们的命!


注:本文内容参考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章仅供参考,专业意见请咨询医生)



参与评论

图片验证码

评论列表

按投票顺序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