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的遗传概率高吗?3个黄金阶段注意了!

蝶友

医生,请问SLE遗传的概率大吗?


新生命的降临应当是“幸孕”的,但是SLE患者们却愁云惨淡、顾虑重重。蝶友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要知道,SLE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因素与SLE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双生子研究显示,异卵双生子SLE疾病一致性概率为2%~5%左右,而在同卵双生子中约为24%~58%。证明基因遗传的确在SLE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卵双生子的患病概率最高也在58%[1],说明遗传并非是决定SLE患病的唯一因素。


68.jpg


今天这一期,我们着重说说狼疮对后代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生儿狼疮在国外发病率约为1/12500~1/20000[2],说明新生儿狼疮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病症。因此,即便狼疮具有遗传倾向,其遗传给新生儿的概率也是极低的。


蝶友

那么,SLE患者可以毫无顾虑地生孩子吗?


(1)备孕阶段


要知道,尽管SLE疾病本身对于女性患者的生育率并无影响,但是与疾病相关的一些因素依旧可能导致生育率下降。


有研究表明:

当宝妈处于SLE病情活动期间或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可能导致患者月经失调、无排卵周期;

狼疮肾炎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很有可能出现闭经;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卵巢功能衰竭。

而当患者病情稳定且无需服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时候,其怀孕几率与正常女性无异[3-4]。


70.jpg


因此,若你无重要脏器损伤,过去6个月病情稳定不活动,且24小时尿蛋白排泄定量<0.5g/d的情况下,可以开始考虑备孕哦,当然还应注意先咨询医师、遵循医嘱[11]。


在用药方面:

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硫唑嘌呤、钙调蛋白抑制剂等是妊娠期安全药物,但注意泼尼松的使用量需应该保持在15mg/d(或相当剂量)以下;


蝶友们在备孕前应特别注意下面这些禁忌药物: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生物制剂等药物,应该至少在受孕前6个月停药。对于服用来氟米特的患者,还需先进行药物清除治疗之后再停药6个月。[11]


(2)妊娠阶段


研究表明,临床上,SLE宝妈早产、流产、死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概率均高于正常女性,我国SLE宝妈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约为9%[5],这提示我们SLE患者怀孕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71.jpg


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主要是:aPL抗体阳性,C3、C4低补体血症,孕期SLE病情复发或加重,抗β2糖蛋白抗体阳性,既往狼疮肾炎病史,妊娠期高血压,严重尿蛋白[6-7]等。


因此,SLE宝妈在妊娠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血沉、补体、抗核抗体等检查,同时还要与多学科联合监测全身状况,检查科室参考如下:


72.png



相关做法可参考如下:

1.于孕22~26周行四维彩超检查,排除胎儿畸形;

2.孕25~30周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排除胎儿心脏发育异常;

3.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胎动自测,每日定时自检并做好记录;

4.>30周的孕妇每周行胎心电子监护及3~4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了解到胎儿发育指标及胎盘、羊水情况;

5.日常可采用左侧卧位,用于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挤压,促进子宫内血流循环,必要时还可以辅助吸氧,防止胎儿出现缺血缺氧症状[8-9]。


同时,在备孕和妊娠阶段宝妈应该确保居住环境舒适,饮食健康,要多摄入优质蛋白以提高免疫力,还应该保持一个积极愉快的心态、不能过度劳累,以促进正常排卵。


(3)产后阶段


①应该保持外阴清洁,内衣、内裤每日更换,每日温水清洁外阴,预防产后感染。


②遵循医嘱继续进行SLE治疗,定期复查,在激素减量期间每周复查1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73.jpg


③关于母乳喂养宝宝:

  • 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泼尼松、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环孢素的宝妈可以采用母乳喂养;

  •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宝妈鼓励采用母乳喂养,但应该在服药4小时后授乳

  • 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的宝妈不建议采用母乳喂养[10]。


④产后做好避孕,应该避免上环的方式,防止造成感染,禁止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防止提高血栓风险。


⑤对新生儿实施科学性喂养。

  • 生活能力强,具有吞咽、吮吸能力的新生儿直接喂哺;

  • 无吮吸反射或反射能力弱的,采用胃管、滴管喂哺;

  • 无吮吸、吞咽能力的新生儿插胃管、鼻饲。奶量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而定,具体可遵循医嘱。


写在最后

虽然SLE具有遗传的倾向,但是其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依旧较低,只要在备孕、妊娠、产后这三个阶段积极应对,科学管理,狼疮宝妈们也能够放心孕育宝宝。最后,祝所有宝妈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幸孕”!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责任编辑:互助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周绪杰, 张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学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 16(1):4.

[2]焦玉清, 姚福宝. 新生儿红斑狼疮概述[J]. 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1):39-41.

[3]沈明虹, 杨茵, 孙阳. 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时机选择在改善妊娠结局中的意义[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6(4):4.

[4]王江玲, 赵红琴.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时机及结局的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10):2.

[6]黄继春, 刘秀丽.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孕期疾病活动度对妊娠结局影响[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 24(4):3.

[7]贺芳.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不良妊娠结局[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 36(5):5.

[8]隋萍, 张秀芬. 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及分娩前后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12):2.

[9]陆云波. 2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4):2.

[10]谢鑫, 曹文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管理[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8, 47(10):4.

[11]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专家组,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围产期管理建议[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