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复发?不要只盯着CA125
卵巢癌是女性头号健康杀手,全球每年有23万名女性被诊断为卵巢癌,占妇科恶性肿瘤的30%左右。
卵巢癌除了发病率高(仅次于乳腺癌和宫颈癌)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复发率很高。晚期卵巢癌复发率大约为85%。治疗不当时早期癌也可有19%的复发率, 对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临床上常常用以CA125为代表的各类肿瘤标记物来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复发的主要方法。
可是CA125与卵巢癌复发的关系具体是什么?
是不是只要CA125超标了就代表癌症复发了呢?
CA125是个什么东东?
CA125是一类叫做“糖类抗原125”或“癌抗原125”的蛋白质。Bast 等于1983 年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免疫小鼠后得到的一株单克隆抗体OC125 , 该抗体所能识别的人体抗原称为即称为CA125。
CA12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于体腔上皮细胞表达,出生后就会消失。免疫组化发现CA125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细胞、羊膜等,同时也在成人的胸腺、腹腔间皮细胞、输卵管内皮、子宫及宫颈内膜中表达。
CA125在成人及胎儿卵巢上皮细胞并未发现存在,但在成人的卵巢癌细胞中又重新出现。
除卵巢癌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附件炎, 胸膜、腹膜疾病, 肝硬化等情况也会有CA125表达的出现。
CA125被认为参与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有证据表明,CA125和间皮素(一种由腹腔内壁间皮表达的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肿瘤细胞侵入腹膜引起腹腔转移乃至腹水形成的第一步。
CA125被认为是上皮性卵巢癌最敏感的标记物,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疗效监测、复发及判断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CA125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1 %和76.8%,对肿瘤复发检测的敏感性可达50%~90%,超前于临床诊断3~4个月左右。
因此,临床的卵巢癌术后或化疗后复查一般都要检测CA125这个肿瘤标记物,参考CA125的指标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移。
卵巢癌复发,不要盯着CA125不放
尽管血清CA125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疗效评定的指标,然而CA125并非卵巢癌特异性肿瘤标记物。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大量没有复发的病例仍会表现出CA125超标!
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刺激可使血清CA125水平短暂上升,第2 周上升明显, 术后8 周才能完全恢复。
由此可知,术后2个月以内的血清CA125水平有可能不能准确的反映手术肿瘤减灭程度。只有术后2~4 个月的血清CA125才可以反映手术肿瘤减灭程度!
真没想到,这个CA125,本来是为了给患者带来病愈的福音的,没想到却有可能混淆视听,无端造成未复发患者的心理负担!
CA125正常仍有复发的可能!
许多学者根据二次剖腹探查所见评估血清CA125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发现CA125大于35 u/ml者几乎所有病例腹腔内都有病灶,也就是说存在残存的肿瘤细胞团块,但是否会引起复发转移另当别论。
而当血清CA125<35 u/ml , 假阴性预测率为50 %~ 67 %,意思是说,仍有40~50%的患者在复查时CA125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旧复发了!
小编采访过一位患者2012年患病,术后化疗有效,恢复也很好,在2015年复查时CA125正常,可是自己明显能在腹部摸到一个肿块,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确实存在肿瘤复发!可见CA125等肿瘤标记物不能代替患者的自查与影像学检查的确认。
造成复查肿瘤却漏诊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复发癌灶的体积比较小,因此释放的抗原量少, 经全身血液稀释后, 血中浓度很低, 很难检测到;也可能复发肿瘤外周坏死组织包裹或与周围组织粘连,从而影响了抗原向血液中释放等因素。
CA125的实际意义及其局限性
肿瘤细胞减灭术后CA125的值不能迅速下降者提示预后差,易复发。
同时,血清CA125降至正常的速度非常重要, 术前血清CA125水平高的患者, 术后CA125下降快有一个很好的预后。而术前血清CA125水平低的患者术后CA125下降慢,预后相对差。
但必须记住,CA125水平正常既不表明无肿瘤存在,也不表明无肿瘤进展,切不可因为CA125正常而放弃自查与其他检查的二次确认。
另外,CA125不能区别肿瘤复发的位置和是否扩散,也就是说你不晓得是由于原发灶未被切除干净的肿瘤细胞引起了CA125升高,还是出现了新的转移灶。
因此临床医生不能单纯根据术后血清CA125水平来预测复发,还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进行综合判,如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还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都是判断复发的有力手段。
如何正确使用CA125?
单次血清CA125值检测往往不能预测卵巢癌的化疗疗效,此时可以使用CA125半衰期这一周期指数,这个指数能较全面地反映化疗早期CA125变化速率,从而帮助临床判断治疗效果。它的计算公式为:
C1为手术前或第一次化疗前的CA125水平,
C2为手术后或第一次化疗3个月内CA125第一次小于35时的CA125水平,若3个月内CA125未低于35则选最低一次的测定值
t1和t2为C1和C2相对应的天数,t2-t1代表着C1水平和C2水平之间的间隔天数。
研究结果表明,半衰期大于20天者肿瘤的复发比为小于20天的高出3 .2倍,前者无复发的时间平均为11 个月, 后者则是43个月。
半衰期短说明血清CA125下降快,预后好,且敏感的化疗可有效地杀灭残存灶,使CA125 下降快。
血清CA125半衰期可作为反映复发或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明显优于单次CA125含量测定。
最好在什么时候检查CA125?
血清CA125测定的时间也是预知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从CA125升高到临床诊断为复发,这段时间要从几天到几个月。
但是不同的CA125水平复查时机是不同的:
CA125在35以下时,应每月检测血清CA125
CA125在35~40u/ml之间时,通常不要慌张,而是根据下一个月化验结果来判断病情变化
CA125高于40时,就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认复发情况
CA125在40~100u/ml的应以2 周1 次为宜,这是这个阶段的复发预测率,若间隔1月1次的话为仅能查到68%的复发,而间隔2 周1次则能查到89%的复发!
可见,适当加强对血清CA125的随访,可以早期发现复发从而采取措施。
CA125这个肿瘤标记物还真像个调皮的捣蛋鬼,一会儿能帮我们有力发现卵巢癌复发,一会儿又悄咪咪误导我们的判断。怎样合理应用它呢?
除了应用半衰期和影像学资料,我们还可以应用一些比较新的更准确的指标,如hE4,还有综合应用CA125和hE4的ROME指数等。我们会在随后的文章里探讨这些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大家也可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的肿标结果用表格记录下来,把你们的这些肿标结果每天记录到社区的帖子里,日积月累,也许将来就会成为疾病诊治的宝库呢!
收藏
回复(2)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