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化疗耐药后,如何另辟生路?
我们都清楚卵巢癌一旦复发,就是化疗不息、生命不止,只要是常规治疗,早晚都会走到耐药这一步。
那么化疗耐药了,就真的没救了吗?就我目前掌握的知识看起来,有三种挽救途径。
TC方案耐药后,如果选择化疗,个人认为应首先考虑脂质体阿霉素 奥沙利铂 异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 ① 紫杉醇和脂质体阿霉素的药理不同,在2017版指南中,脂质体阿霉素已跻身一线方案; ② 奥沙利铂与卡铂、顺铂无交叉耐药,是一代、二代铂耐药后的首选铂类药物; ③ 异环磷酰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调节性T细胞(treg),促进特异性肿瘤免疫发挥作用(此方案是某妇瘤科大咖的得意之作,是目前我所了解的,一线方案耐药后,有效率最高的二线方案)。 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不佳,可考虑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或紫杉醇周疗(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 吉西他滨周疗(病友实际使用效果较好)等,但如果连续两个药理不同的化疗方案无效,就应果断放弃化疗——NCCN指南明确指出,连续两个化疗方案无效,再次治疗有效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卵巢癌可能有效的靶向药包括:尼拉帕尼、奥拉帕尼、雷卡帕尼、AZD1775、西地尼布、帕唑帕尼、阿帕替尼、贝伐单抗等。药物很多,但靶点只有三个:BRCA1/2、P53、和V靶点。 如果有BRCA胚系突变的话,推荐患者吃奥拉帕尼,铂敏感期用于维持治疗,PFS能高达30.2个月。 如果属于浆液型且没有BRCA突变的话(多数患者没有BRCA突变),可以联合吃奥拉帕尼 西地尼布(有无突变中位PFS均为17.7个月),或者尼拉帕尼(有突变的中位PFS为21个月,无突变则为9.3个月)。 但在铂耐药的情况下,服用靶向药很难达到上述这种理想的PFS,特别是奥拉帕尼和尼拉帕尼的靶点一致。 因此,个人建议,如果患者服用靶向药的时间超过了1年,可以再次尝试化疗,通过靶向药和化疗轮换使用的方式,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研究显示,部分PARP抑制剂耐药后,不影响后续化疗效果。 另外,AZD1775(针对P53突变,大多数卵巢癌患者有此突变)联合化疗的效果也令人鼓舞。 在某专门针对卵巢癌的二期临床试验中,招募了24名对铂类药物完全耐药、且P53突变的卵巢癌晚期患者,让他们接受3周一疗程的AZD1775联合卡铂治疗。 结果显示,总的有效率为43%,其中包括6%的病人肿瘤完全消失,有1人已经维持了42个月,迄今未见复发。 目前,关于卵巢癌使用PD-1的临床数据较少。以PD-1抗体(nivolumab)的二期临床为例,共招募了20名铂耐药的卵巢癌患者。 结果显示,总的疾病控制率(DCR)为45%(9/20),其中包括了2名患者完全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20个月。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纳入的80%患者存在PD-L1的高表达中却有87.5%的人对治疗无应答。 说明与其它癌种不同,卵巢癌的PD-L1表达与PD-1疗效很可能并非正向关系(T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影响PD-L1表达?),而多数卵巢癌病友的实际使用情况也支持这一结论。 那么,什么类型的卵巢癌患者适合使用PD-1呢? 根据现有的线索,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一般,那就做一个MSI或MMR(两者一致率>90%)。 如果经济条件好,那就干脆做一个TMB(MSI可视为TMB的亚组)。 如果属于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可能使用PD-1更容易受益。 在ASCO2015报道的一项1b期研究中,筛选出了75名难治型或复发型卵巢癌患者,接受了Avelumab治疗(10mg/kg,2周/次)。 总的疾病控制率为54.7%,有效率为14.7%,包括2名完全缓解。 治疗亚组的研究显示,低肿瘤负荷(不大于58mm)、既往治疗次数少(不大于1次)、铂敏感的患者有效率高。 很多妇科医生都认为“既然化疗有效干嘛用靶向药?”“靶向药是化疗耐药了再考虑的”。 但是靶向药并非多线化疗失败后的救命稻草,而应在铂敏感期用于维持治疗。 通俗的讲“请不要再固执地认为‘靶向药是化疗耐药后再用’的鬼话了,好药要先用!”
收藏
回复(1)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评论列表

